|
餐饮单位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原标题:餐饮单位全面推行“明厨亮灶” 据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明确了我国“十三五”时期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部署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尊重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规律,把握现阶段工作重点,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到2020年,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部食品类别、品种,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每年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4份;农业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治理,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全面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食品安全标准更加完善,产品标准覆盖所有日常消费食品,限量标准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药兽药和相关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规划明确了包括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严格源头治理、严格过程监管、强化抽样检验、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等11项主要任务。 《“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实现药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分期分批对已上市的药品进行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医疗器械标准不断提升,制修订完成国家药品标准3050个和医疗器械标准500项;审评审批体系逐步完善,实现按规定时限审评审批;检查能力、监测评价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评价率达到100%;检验检测和监管执法能力得到增强,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达到国家相应建设标准;执业药师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每万人口执业药师数超过4人,所有零售药店主要管理者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规划提出了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全过程监管、全面加强能力建设等5项主要任务。 国家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四大亮点 亮点1 从“明厨亮灶”到网络订餐, 严格源头治理、加强过程监管 针对生产经营“小散乱”、食药材源头污染等问题。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对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药品医疗器械“从实验室到医院”提出全过程监管、全链条追溯等要求,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监管等各环节安全责任。 食品安全规划提出,获得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面推行“明厨亮灶”;严格互联网食品经营、网络订餐等新业态监管,落实网络平台食品经营资质审核责任。药品安全规划提出,建立药品档案,全面落实药物医疗器械警戒和上市后研究的企业主体责任。 亮点2 剑指“潜规则”“老大难”, 严惩造假、处罚到人 针对食品行业使用工业酒精生产酒类食品、使用工业硫磺熏蒸食物、违法使用瘦肉精等“潜规则”问题,以及药品临床数据造假、打击惩处力度不足等“老大难”问题,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提出强化专项整治、加强稽查执法、推动行刑衔接、推动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入罪等措施,强调所有违法行为都要处罚到人。 亮点3 从全覆盖抽检到全项目检查, 加强风险管理、制定行动计划 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让成果对接百姓期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食品和药品安全规划提出建立健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监管制度,强化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交流,对所有类别和品种的食品、血液制品和疫苗、基本药物实行全覆盖抽检,每年对40—60个进口药品品种开展境外生产现场检查。 亮点4 制国标强监管带队伍, 提高标准、智慧监管 为了让“舌尖上的安全”不再遭受标准缺失之痛。食品规划提出建立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农药残留限量指标3987项。药品规划提出继续开展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制修订完成国家药品标准3050个、医疗器械标准500项。(据新华社) |